蜂鸟网首页 > 旅游摄影 > 美食酒店 > 正文

一波三折 未能公开的《舌尖》拍摄内幕

0 2014-05-16 06:05:00   蜂鸟网   作者:谢梦遥 罗飞   责编: [转载]
本页查看全文

  让纪录片重回黄金时段

  从2011年1月创立,央视纪录频道已经开播一年多了,观众收看规模已达6.6亿人,日收看观众人数最高突破9400万,并成功实现收视份额一年内增长200% 。这是唯一的全国播出、全球覆盖的高端专业纪录片频道。

  然而《舌尖上的中国》首播,并未选择纪录频道,而是影响力更大的中央一套。播出时间,亦是晚10点半的黄金时段。其实这早有铺垫,4月16日央视一套晚间节目全面改版,《魅力纪录》栏目取代了电视剧,已经播放了三部BBC纪录片。而《舌尖上的中国》,即是《魅力纪录》播放的第一部中国原创纪录片。

一波三折 未能公开的《舌尖》拍摄内幕
《舌尖2》拍摄花絮  图片来源于央视网

  “让纪录片重回黄金时段”,这是纪录频道总监刘文的一个梦想。在他的心中,整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先搭建一个国家级平台;聚拢一批专业化队伍;再建立包括选题、生产流程、定价等在内的一系列行业标准;最后是吸引广告的大量投放。

  历史、人文类纪录片是央视纪录片最常见的类型,此次选择美食为主题,点子来自陈晓卿。他是央视记录频道的副总监,也是《舌尖上的中国》这个项目的全权负责人,而他更为人知的身份,是美食专栏作家。

一波三折 未能公开的《舌尖》拍摄内幕
《舌尖2》拍摄花絮  图片来源于央视网

  “以前没有纪录频道,这个都立不了项,没有充足资金,拍不好,就一点点钱,实现不了。现在只要有好想法,能保证拍摄质量,就能得到支持。”于是,陈晓卿在他最擅长的领域里申报了选题。

  立项获批后,在2011年4月,陈晓卿从纪录频道之外请来四位导演,拟作为主创团队。这与纪录频道投资的大多数纪录片不同,那些是由央视之外的制作商通过竞标来完成,而《舌尖上的中国》,是由纪录频道的运营团队把持整体方向,控制成本预算,统领外聘人员完成制作。按该片执行制片人朱乐贤的说法,叫做项目制。摄制组出差,需要报项目,住宿、餐费,都是有严格的标准。

  这与一般意义上的制播分离不同,但这种模式并不意味着落后,以香港无线电视(TVB)和亚洲电视(ATV)为例,如今依然养着庞大的节目运行班子,大量节目依然自己制作,部门之间既依照上级指令行事,但又能按照市场价格体系商业化运作。

  然而这一切的开始并不顺利,第一天开会就有一位导演退出了。剩下的三位导演,意见也不相同,有人说就按着既定方案去拍,有人则认为文案行不通。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