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旅游摄影 > 行摄攻略 > 正文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0 2016-06-28 05:47:00   蜂鸟网   作者:王江   责编: [原创]
本页查看全文

  ·象台和巴肯山
  为了不错过去巴肯山看日落,我们在象台只是匆匆的一过。但是它的气场还是深深的震撼到我。直观看起来象台的建筑精华只在那三层平台,长度300多米的范围内,其实象台面前的广场也是整个象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那有若干足球场大的面积里是几百年前大象以及其他猛兽表演厮杀的战场。遥想当年吴哥的国王与到访的来使一起端坐在华丽的象台之上,啜茶饮酒谈笑风生,他们在此或者检阅军容齐整的部队或者欣赏斗兽的表演。总之这里是一个外交的场所和国力展示的平台,同时因为背后皇宫的缘故,象台应该也有一些防卫的作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象台的这组雕塑表现了大象用鼻子搅动起莲花的场景

焦距:24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25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象台附近一千个妃子的雕刻

焦距:29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4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象台附近一千个妃子的雕刻

焦距:70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25 
曝光时间:1/8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虽然象台以气势迷倒我们,但是它的丰富细节却一点也不含糊。围绕象台的周围除去雕刻了大象的形象,还有各种的飞鸟走兽和历史故事。最精彩的是在一个狭窄的角落,雕刻了国王的一千个妃子,形态丰富表情各异,看得人眼花缭乱。
  离开象台前往巴肯山的路上,导游的介绍逗乐了所有人:“巴肯山是吴哥地区唯一的高地,海拔6700厘米。注意!是厘米!”就是这个只有67米高的山(对看惯名山大川的中国人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土包)却是整个吴哥遗迹的发轫,公元9世纪末真腊王国的统治者耶轮跋摩一世从罗洛斯(Rolus)迁都到吴哥,他选择在巴肯山上修建新国都的第一座国家寺庙巴肯寺。也是从这座寺开始可以看出印度教文化对于吴哥文化的影响,因为从巴肯寺才有了对于须弥山的模拟,并且在寺中很容易找到具有生殖崇拜意味的雕刻林迦(Linga)和尤尼(Yoni)它们分别是阳具和女阴的象征,这种组合石雕在后续其他吴哥的寺庙中也是随处可见。所以,如果将整个吴哥遗迹群看做一个大型的历史文化展览,那么巴肯寺无疑就是展览的序言。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巴肯寺是吴哥第一个国家寺庙

焦距:24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25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巴肯寺主体建筑细节

焦距:24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4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巴肯寺里开始有了须弥山的造型

焦距:24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5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从巴肯寺眺望远处的小吴哥

焦距:200mm  光圈:f/3.5  ISO感光度:400 
曝光时间:1/64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巴肯寺里体现生殖崇拜的林迦和尤尼

焦距:70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1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要想在日落前登上巴肯寺需要排队

焦距:27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25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登上巴肯山并不难,走过一段缓坡的土路就可以抵达巴肯寺的脚下,由于巴肯寺是拍摄吴哥落日的最佳地点之一,每到下午就会有很多的摄影爱好者提前登寺,为了保护古迹同时也忌惮游客的人身安全,巴肯寺限制参观人数在300左右,所以经常要排很久的队才能登顶。同时也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包括巴肯寺在内的很多吴哥古迹内都不允许使用三脚架,所以最好在登山前把它留在山下。其实轻装上山更有助于站在高处眺望整个吴哥的环境,还可以再冥想一下耶轮跋摩一世站在这里时看到怎样的情形,如果当年不是他迁都,那么今天的吴哥窟没准就得叫罗洛斯窟了。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