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旅游摄影 > 行摄攻略 > 正文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0 2016-06-28 05:47:00   蜂鸟网   作者:王江   责编: [原创]

  ·周达观 一部著作一座城
  我猜这世界上有很多人是因为《古墓丽影》那部电影而知道了柬埔寨的吴哥窟,安吉丽娜·朱莉丰腴的身体和树根纠缠之下的古寺构成一幅很难磨灭的画面,即使回忆不起电影的情节,那充满异域风情的一幕也丝毫没有褪色。
  这个6月,随着“腾龙行镜头里的‘视界’ 跟着大师去创作 柬埔寨吴哥窟站”活动,我有机会走进那个像迷梦一样的吴哥窟,曾经强大的吴哥王朝经过数次战争以后只遗留给人间一堆砂石瓦砾,那渐次在车窗外展开的残缺古寺,让人深深感到时间才是永恒的赢家。

“腾龙行镜头里的‘视界’ 跟着大师去创作 柬埔寨吴哥窟站”活动视频

本文全部图片、视频拍摄使用腾龙SP 70-200mm F/2.8 Di VC USD 、SP 24-70mm F/2.8 Di VC USD、SP 15-30mm F/2.8 Di VC USD    以及SP 35mm F/1.8 Di VC USD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巴肯寺里的年轻僧侣

焦距:200mm  光圈:f/3.5  ISO感光度:400 
曝光时间:1/2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小吴哥前的一匹马

焦距:29mm  光圈:f/14.0  ISO感光度:400 
曝光时间:1/125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在小吴哥里的当地孩子

焦距:42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2000s  曝光补偿:-0.7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崩密列里古寺的遗址

焦距:24mm  光圈:f/22.0  ISO感光度:400 
曝光时间:1/30s  曝光补偿:-0.3EV  白平衡:自动

  历史上,在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大中华文化圈内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所以当时我们对临近的小国似乎总是带着一点点轻视和贬损,就像对Cambodia的称呼,从“吉蔑”到“柬埔寨”听上去总不是那么的美好,倒是明代翻译为“甘孛智”还算比较中性一些。轻视归轻视,对于靠一骑铁蹄打遍天下的元朝来说,这个地处东南亚的小国也没有躲过他们的觊觎,元成宗皇帝铁穆耳有心征服在柬埔寨处于统治地位的吴哥王朝,就于1296年派遣了由周达观率队的使节团前往吴哥王朝的首府真腊(亦即今天的暹粒),他们明里外交出访暗中搜集情报。最终这一场计划中的战争并没有执行,但是周达观本人在真腊一年的生活却眼界大开,他用文字的方式非常详尽的记录了当时当地的见闻,最终形成了一本《真腊风土记》。这本无心插柳的著作成为了对柬埔寨历史几乎是唯一的文字记载。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一位当地老人

焦距:70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60 
曝光时间:1/8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精美的柬埔寨石雕

焦距:24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6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当地夜市的特色贺卡

焦距:35mm  光圈:f/2.2  ISO感光度:640 
曝光时间:1/125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柬埔寨的孩子大多有一双漂亮的眼睛

焦距:157mm  光圈:f/3.5  ISO感光度:400 
曝光时间:1/640s  曝光补偿:-0.3EV  白平衡:自动

  恐怕周达观自己也不会想到,他的著作《真腊风土记》与那个强盛的吴哥王朝一起经历了命运的起落。在1431年,吴哥王朝被新崛起的暹罗族灭亡,暹罗人(也就是今天的泰国人)在真腊的屠城导致了人口的锐减和瘟疫的肆虐。吴哥王朝放弃了真腊南迁到金边建都一直到今天,周达观所记述过的吴哥王朝也就此被历史湮没。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柬埔寨的国母

焦距:31mm  光圈:f/6.3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320s  曝光补偿:-0.3EV  白平衡:自动

  周达观的那本著作命运也没好到哪里去,他的心血之作《真腊风土记》虽被收录在《四库全书》中,但是逐渐走向闭关锁国的中国社会失去了对外探索的兴趣。这本对升官发财没有什么帮助的“旅游书”自然也就没人提起了。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当地年轻人很喜欢练习搏击,可以看到很多俱乐部

焦距:35mm  光圈:f/2.2  ISO感光度:640 
曝光时间:1/15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在暹粒可以乘坐热气球俯瞰大小吴哥

焦距:31mm  光圈:f/3.2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32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时间进入19世纪,欧洲人从地理大发现中受益,法国人雷穆沙在1819年翻译了法文版的《真腊风土记》,这瞬间在欧洲大陆掀起了寻找吴哥王朝遗址的旋风。1860年,一位研究蝴蝶的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就凭借法文版《真腊风土记》让湮没了400多年的吴哥窟遗址重新走进了全世界的视野。后来法国人的殖民统治以及日本人的军事野心都以《真腊风土记》作为参考,直到今天来到吴哥窟游览的西方游客还会捧读周达观的著作,这个无疑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例证了。

  ·印度教的生根开花
  吴哥窟遗址位于今天柬埔寨的第三大城市暹粒(Siam Reap)。据导游的介绍,暹粒从字面的意思上讲就是“打平了暹罗人”。这对于开车2-3个小时就能抵达的泰国人来讲,这个名字可真够他们闹心的。
  暹粒因为吴哥窟的缘故每年要接纳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旅游业也成为了当地的一项支柱产业。由于连年内战的缘故,整个柬埔寨的经济状况并不好,所以在抵达之前我们对于暹粒的环境没有抱太高的期望。直到置身暹粒机场,那充满设计又干净整洁的环境博得了我们第一印象的好感。但是这好感还没持续多久,柬埔寨户外的高温就给我们一个下马威。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的柬埔寨没有分明的四季,全年基本只分为旱季(11月到次年4月)和雨季(5到10月),我们在雨季抵达,高温确实是第一个需要克服的“天敌”。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暹粒机场内景

焦距:24mm  光圈:f/5.0  ISO感光度:1250 
曝光时间:1/3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在烈日之下参观吴哥窟绝对是一个体力活,但是亲眼目睹那些雄伟的建筑精美的雕刻,那些肆意流淌的汗水也算是没有白费。总体来说吴哥窟遗址都处于一种破败残缺的状态,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性古建修复团队都在帮助柬埔寨进行遗址的修复。在国内,我们都见过岁月的风雨对于古建筑的打磨,但是在处于热带地区的柬埔寨,自然植物对于古迹的“改造”简直达到让我们咋舌的程度。从观感上讲,无论是巴戎寺还是小吴哥亦或其他寺庙,它们在建筑形制上总有相似之处;那些以浅浮雕形式刻画在砖石上的造像也似乎都在讲着同样的故事。这些不免让初来乍到的游客们迷惑,其实只要了解一下背景知识,你就会发现吴哥遗址完全就是一座立体的印度教/佛教文化辞典。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可爱的当地孩子

焦距:57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16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直到公元12世纪阇耶跋摩七世统治之前,整个吴哥王朝都深受印度教文化的影响。印度教的两部典籍《罗摩衍那》(Ramayana)和《摩呵婆罗多》(Mahabharata)讲述了诸神的来历以及他们在人间的故事,这些具有教化意义的宗教故事在吴哥遗址可以找到各种形式的体现。如果能够提前读到那两本书,那么在吴哥遗迹现场你会增添很多探索的乐趣;在进入吴哥遗址之前另一个需要了解的事情是,吴哥王朝所留下的这些寺庙,基本都是国王为了体现“君权神授”而建筑的,所以它们除了敬奉神明以外还是国王的陵寝。有了这样的预知,你会对吴哥遗迹的建筑空间和功用有了理解的基础。

  ·大吴哥城
  巴戎寺(Bayon)、象台(Terrace of the Elephants)、巴芳寺(Baphuon)、空中宫殿(Phimeanakas)这些遗迹全都在大吴哥(Angkor Thom)的城墙之内,Angkor Thom的本意就是“大都市”所以也难怪乎它如此的包罗万象。这里顺便说一下,很多人弄不清楚大吴哥和小吴哥的区别。小吴哥叫做Angkor Wat 直译的话是“城中之寺”,但它并不在大吴哥城里边,而是在大城东南方向1700米的地方。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大吴哥南门

焦距:24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400s  曝光补偿:-0.3EV  白平衡:自动

  在东南亚魔术般的暴雨中我们一行人来到大吴哥的南门,这是吴哥遗迹第一次从二维图像真实的出现在我的面前,耳边轰鸣着TUTU车的聒噪,鼻子里是雨水打湿土地后翻起的新鲜味道,身边当地的小孩子忽闪着黑又亮的眼睛好奇的注视着我们。吴哥,这个梦幻一般的名字突然真实的有点猝不及防。我略带错愕的注视着眼前的吴哥城南大门,阇耶跋摩七世的那张笑脸若隐若现的镶嵌在大门之上,如潮水般过往的百姓匆匆穿门而过,每个人都在算计着自己的生活,对头顶上那千年的微笑早已熟视无睹。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大吴哥南门

焦距:24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400s  曝光补偿:-0.3EV  白平衡:自动

  南门的两侧左右分列两组造像成为栏杆,这些造像虽然很多已经残破不全,但是仍然可以看出来他们仿佛拔河一般分别抓住一条七头大蛇。这一幕与13世纪元朝周达观所目睹的完全一样,他在《真腊风土记》的《城郭》一章中有这样的记载:“桥之栏皆石为之,凿为蛇形,蛇皆七头,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有不容其走逸之势”。其实这位达观兄只描述了所见的现象,并没有解释这造像背后的故事。它们来自印度教著名的神话故事“搅动乳海”。两侧分列的“五十四神”善恶各半,他们为了长生不老之药明争暗斗煞费苦心。那条七头大蛇为印度教的“蛇神”那迦(Naga)它有时候还会以九头或者五头的形象出现。
  这个“搅动乳海”与“微笑的高棉”一起成为了吴哥遗迹的形象代表,我相信你从吴哥离开即使记不住别的情节,这两个形象也会印在心底不会遗忘。

  ·神秘的高棉微笑
  要是评选这世界上最能魅惑人心的微笑,除了蒙娜丽莎另外的一定是“高棉的微笑”了。而且,如果熟悉高棉人的历史,你会觉得那微笑更加的神秘和耐人寻味。这莫测的笑容作为吴哥遗址的文化名片,你在走出暹粒机场的第一时间就可以看到它。此后它会在马克杯、T恤衫、明信片、丝巾等各种载体上伴随你旅程的全过程。这微笑的主人来自阇耶跋摩七世,他在晚年为自己建造了一座陵寝巴戎寺(Bayon)。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在暹粒机场就可以看到“高棉的微笑”

焦距:70mm  光圈:f/5.0  ISO感光度:2000 
曝光时间:1/6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巴戎寺

焦距:49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2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巴戎寺里的石刻艺术

焦距:24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8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最为著名的那一尊“高棉的微笑”

焦距:45mm  光圈:f/3.5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4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巴戎寺位于大吴哥城(Angkor Thom)的核心区内,相比较起来它的面积并不可观,但是它的建筑形制却是吴哥文化遗迹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就像吴哥遗迹中的大多数寺庙一样,巴戎寺也是在端正方严的布局中层层递进,这方正的布局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圆地方”有某种暗合,而层层递进则体现了印度教文化的核心——印度教是崇拜“山”的,在他们的信仰中须弥山(Meru)是宇宙的中心,象征着稳定。所以基本所有吴哥遗址中那层层递进的坛城最后都收拢为耸入天空的塔尖。从精神内涵上讲这是须弥山的象征;从视觉上看,它引导着参观者的视线指向浩瀚的宇宙,可以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冥思神在天上的圣迹。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巴戎寺里随处可见的“高棉的微笑”

焦距:24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5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巴戎寺里随处可见的“高棉的微笑”

焦距:24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25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巴戎寺里随处可见的“高棉的微笑”

焦距:70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32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在吴哥遗址众多须弥山的造型中,巴戎寺的有些与众不同,因为阇耶跋摩七世按照自己的容貌塑造了一百多面静穆沉思的笑脸分别安置在49座尖塔之上。所以当你沿着巴戎寺陡峭的台阶层层登高的时候,那神秘的笑容就开始环绕四周。柬埔寨午后闷热的高温再加上攀登的劳累不免会让人心生烦躁,但是当阇耶跋摩七世的这个微笑出现的时候仿佛是从清潭之中升起的一朵莲花,安定了心神平复了情绪。如果不是行程的匆忙我宁愿一直伫立凝视这微笑,只因这微笑中包含着的静定让人百感交集。在那低垂的眼睑和上扬的嘴角面前,柬埔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两次大的屠杀,一是15世纪暹罗人对真腊的屠城;另一次是从1970年开始长达20年的内战,在人类的浩劫之中,暴戾被释放残忍占据上风,而“微笑的高棉”一直保持如此的神态面对生灵涂炭,也难怪有人说这是一张笑中带泪的脸。

  ·象台和巴肯山
  为了不错过去巴肯山看日落,我们在象台只是匆匆的一过。但是它的气场还是深深的震撼到我。直观看起来象台的建筑精华只在那三层平台,长度300多米的范围内,其实象台面前的广场也是整个象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那有若干足球场大的面积里是几百年前大象以及其他猛兽表演厮杀的战场。遥想当年吴哥的国王与到访的来使一起端坐在华丽的象台之上,啜茶饮酒谈笑风生,他们在此或者检阅军容齐整的部队或者欣赏斗兽的表演。总之这里是一个外交的场所和国力展示的平台,同时因为背后皇宫的缘故,象台应该也有一些防卫的作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象台的这组雕塑表现了大象用鼻子搅动起莲花的场景

焦距:24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25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象台附近一千个妃子的雕刻

焦距:29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4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象台附近一千个妃子的雕刻

焦距:70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25 
曝光时间:1/8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虽然象台以气势迷倒我们,但是它的丰富细节却一点也不含糊。围绕象台的周围除去雕刻了大象的形象,还有各种的飞鸟走兽和历史故事。最精彩的是在一个狭窄的角落,雕刻了国王的一千个妃子,形态丰富表情各异,看得人眼花缭乱。
  离开象台前往巴肯山的路上,导游的介绍逗乐了所有人:“巴肯山是吴哥地区唯一的高地,海拔6700厘米。注意!是厘米!”就是这个只有67米高的山(对看惯名山大川的中国人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土包)却是整个吴哥遗迹的发轫,公元9世纪末真腊王国的统治者耶轮跋摩一世从罗洛斯(Rolus)迁都到吴哥,他选择在巴肯山上修建新国都的第一座国家寺庙巴肯寺。也是从这座寺开始可以看出印度教文化对于吴哥文化的影响,因为从巴肯寺才有了对于须弥山的模拟,并且在寺中很容易找到具有生殖崇拜意味的雕刻林迦(Linga)和尤尼(Yoni)它们分别是阳具和女阴的象征,这种组合石雕在后续其他吴哥的寺庙中也是随处可见。所以,如果将整个吴哥遗迹群看做一个大型的历史文化展览,那么巴肯寺无疑就是展览的序言。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巴肯寺是吴哥第一个国家寺庙

焦距:24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25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巴肯寺主体建筑细节

焦距:24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4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巴肯寺里开始有了须弥山的造型

焦距:24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5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从巴肯寺眺望远处的小吴哥

焦距:200mm  光圈:f/3.5  ISO感光度:400 
曝光时间:1/64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巴肯寺里体现生殖崇拜的林迦和尤尼

焦距:70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1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要想在日落前登上巴肯寺需要排队

焦距:27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25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登上巴肯山并不难,走过一段缓坡的土路就可以抵达巴肯寺的脚下,由于巴肯寺是拍摄吴哥落日的最佳地点之一,每到下午就会有很多的摄影爱好者提前登寺,为了保护古迹同时也忌惮游客的人身安全,巴肯寺限制参观人数在300左右,所以经常要排很久的队才能登顶。同时也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包括巴肯寺在内的很多吴哥古迹内都不允许使用三脚架,所以最好在登山前把它留在山下。其实轻装上山更有助于站在高处眺望整个吴哥的环境,还可以再冥想一下耶轮跋摩一世站在这里时看到怎样的情形,如果当年不是他迁都,那么今天的吴哥窟没准就得叫罗洛斯窟了。

  ·塔布隆寺和圣剑寺
  故事又说回到那个把自己笑容刻画在寺庙上的国王阇耶跋摩七世,他不仅为吴哥王朝留下丰富的历史遗迹,还带领高棉人把信仰从印度教改为了大乘佛教。在佛教的典籍里有这样的记载,释迦牟尼在悟道之后,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上㣼利天为亡母说法。大概是受这样传说的影响,阇耶跋摩七世为母亲和父亲分别修建了两座纪念性的寺庙塔布隆寺和圣剑寺。其中塔布隆寺在游客的心中更加的出名,因为它是电影《古墓丽影》的取景地,正是那部电影的热映让盘根的古树环抱寺庙的画面传遍了全世界。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塔布隆寺中最著名的树根和寺庙的场景

焦距:24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25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像血管一样的树根

焦距:24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5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崩密列里边树根和古寺的纠缠

焦距:15mm  光圈:f/3.2  ISO感光度:400 
曝光时间:1/16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这场树根与石块的战争看得世人嗔目结舌,它的诞生来源于柬埔寨特殊的生态环境和建筑方式的结合。吴哥建筑群的基础是砖石,它们像搭积木一样用拼接的方法来组合成建筑主体,由于热带植物旺盛的生命力,那些遗落在砖缝里的种子很容易就会生根发芽。在自然的力量之下,人类的建筑变得分崩离析,原本是配角的植物反客为主,如巨蟒盘缠一样与石头的寺庙生长在一起,这恐怕是当初寺庙建造者们所始料未及的。

  ·国旗上的小吴哥
  作为整个吴哥文化遗址中最负盛名的一座,小吴哥(Angkor Wat)是全世界游客到暹粒必游的一站。一般来说崇拜太阳的印度教都会把寺庙的大门朝向太阳升起的东方,只有小吴哥这一座很特殊的朝向了西方。所以日出的时候从背后升起的太阳让小吴哥成为朝霞之下的剪影,而日落之时,夕阳又将它染成了炫目的金色。也就是说,小吴哥的美值得你从早到晚的期待。
  小吴哥是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为自己修建的陵寝,同时也供奉了印度教的毗湿奴大神。它之所以能如此的出名,可能与它是在吴哥王朝国势最强盛时期修建的有关。这体现在虽然小吴哥跟其他寺庙有形制上的相似之处,但是每一个环节都被放大了,尤其是环绕寺庙那190米宽的护城河以及进入寺庙主体前近500米的引道,都把整个建筑的疏密错落安排的大气磅礴。
  大概因为在印度教中水象征着宇宙的混沌,所以除了外围的护城河,在小吴哥主体建筑的前左右还各有两个水塘,这里也成为了小吴哥的最佳拍摄点之一,天气好的时候水面的倒影和真实的建筑一起构成了虚虚实实的美丽画面。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小吴哥前的水塘可以拍到很美的倒影

焦距:40mm  光圈:f/5.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1000s  曝光补偿:-0.7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小吴哥的入口

焦距:100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640 
曝光时间:1/25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小吴哥里供奉的毗湿奴大神雕像

焦距:40mm  光圈:f/3.2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100s  曝光补偿:-0.7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焦距:152mm  光圈:f/4.5  ISO感光度:640 
曝光时间:1/10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柬埔寨国旗上的造型就来自小吴哥 

  就像大多数吴哥的寺庙建筑一样,小吴哥也是由多层的坛城组成,按照印度教建筑的范式,第一层坛城代表地狱;第二层是人间;第三层自然就是天堂了。在小吴哥的“天堂”有五座高耸的尖塔,不用说,这必然是须弥山的象征。这形态完美的群塔造型,成为柬埔寨的标志出现在国旗上,可见小吴哥在柬埔寨人民心中的地位有多么重要。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小吴哥内景

焦距:24mm  光圈:f/9.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250s  曝光补偿:-0.7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小吴哥的塔尖

焦距:33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16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小吴哥回廊的一角

焦距:63mm  光圈:f/9.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250s  曝光补偿:-0.7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要想登上小吴哥的最高一级需要攀登特别陡峭的楼梯,要是有恐高症的人还是放弃吧。

焦距:24mm  光圈:f/3.2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2000s  曝光补偿:-0.7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小吴哥里的僧侣

焦距:70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160s  曝光补偿:-0.7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小吴哥里的僧侣

焦距:200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500s  曝光补偿:-0.7EV  白平衡:自动

  这一层层升高的坛城,让人的攀爬愈发的艰难,尤其是到了最后一层,“天堂”的楼梯陡峭到几乎直上直下,这种情况在世界范围内其他的古迹中十分罕见。据说,印度教的建筑如此设计,是需要人以行动的困难去体悟升天的不易,唯有心无旁骛才能不在达到顶峰之前摔得粉身碎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小吴哥底层的回廊刻满了浮雕壁画

焦距:24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8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小吴哥底层的回廊刻满了浮雕壁画

焦距:24mm  光圈:f/3.2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100s  曝光补偿:-0.7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小吴哥浮雕壁画,这个是双修佛

焦距:54mm  光圈:f/3.5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125s  曝光补偿:-0.7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小吴哥浮雕壁画,这里表现了战斗的场景

焦距:46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16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小吴哥浮雕壁画,这里表现了战斗的场景

焦距:35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1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到小吴哥除去看整体的建筑空间以外,在第一层回廊之中有长达800米的浮雕壁画绝对不容错过。印度教的两部经典著作《罗摩衍那》、《摩呵婆罗多》以及皇族的故事以浮雕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那宏大叙事的史诗像静态电影一样在墙面上铺陈开来,随着我们脚步的移动带来了情节的演变,这在古时对宗教文化的传播无疑意义重大。而今天的我们即使无法了解那宗教的本质依然对工匠的奇思妙想和巧夺天工赞叹不已。

  ·精雕细刻的“斑蒂丝蕾”
  在行程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对吴哥的各类造像已经趋于视觉疲劳,没想到在距大小吴哥几十公里之外的“斑蒂丝蕾”(Banteay Srei)又重新让我们兴奋起来。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雕工极尽奢华的“斑蒂丝蕾”

焦距:24mm  光圈:f/10.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16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雕工极尽奢华的“斑蒂丝蕾”

焦距:24mm  光圈:f/13.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5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这个寺庙规模小到只允许单向参观不可以走回头路。它通俗的名字是“女王宫”,其实这来自于当年法国殖民者的误传,后来的研究表明这建于公元967年的寺庙是国王赐予高僧的隐退之所,跟任何女王都没有关系。但是从旅游宣传的角度来说“女王宫”这个名字显然传播力度更广,于是大家就这么以讹传讹的叫下去了。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雕工极尽奢华的“斑蒂丝蕾”

焦距:70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8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雕工极尽奢华的“斑蒂丝蕾”

焦距:113mm  光圈:f/3.2  ISO感光度:400 
曝光时间:1/500s  曝光补偿:-0.3EV  白平衡:自动

  吴哥王朝的雕刻艺术一直保持着独特的风格和很高的艺术水准,从早期的砖雕到后来的砂岩石雕都没有影响吴哥工匠们精工细作的水平。如果想领略吴哥雕刻艺术的极致,那么非“斑蒂丝蕾”莫属了。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斑蒂丝蕾里蛇神那迦的形态和神态都表现的特别生动

焦距:200mm  光圈:f/3.2  ISO感光度:400 
曝光时间:1/1600s  曝光补偿:-0.3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雕工极尽奢华的“斑蒂丝蕾”

焦距:40mm  光圈:f/4.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8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焦距:70mm  光圈:f/3.2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64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雕工极尽奢华的“斑蒂丝蕾”

焦距:51mm  光圈:f/5.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1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雕工极尽奢华的“斑蒂丝蕾”

焦距:40mm  光圈:f/4.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1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雕工极尽奢华的“斑蒂丝蕾”

焦距:200mm  光圈:f/7.1  ISO感光度:400 
曝光时间:1/125s  曝光补偿:-1.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斑蒂丝蕾”里可以看到猴神哈努曼,他是我国《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原型

焦距:70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4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斑蒂丝蕾”里哈努曼的造型,这里放的是复制品

焦距:200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5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斑蒂丝蕾”的建筑材质选用了一种暗红色的细致砂岩石。这种砂岩细腻的质感适合精细的雕刻,而且它不易风化的特点也让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寺看起来好像新修的一般。走进“斑蒂丝蕾”没有人不会被那繁复奢华的雕刻所震撼,从门楣、门框到柱头等各种建筑构件上几乎没有不被雕刻所覆盖的地方。好像刺绣上的“满底”和华丽的织锦,但是想想这些是用石头完成的就会觉得更加不可思议。“斑蒂丝蕾”这种极重装饰的风格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欧洲的洛可可(Rococo)艺术,但是要知道“斑蒂丝蕾”石刻的出现比欧洲的洛可可早了好几百年。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在暹粒的夜市

焦距:35mm  光圈:f/2.2  ISO感光度:640 
曝光时间:1/1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在暹粒的夜市

焦距:35mm  光圈:f/2.2  ISO感光度:640 
曝光时间:1/15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在暹粒的夜市

焦距:35mm  光圈:f/2.2  ISO感光度:640 
曝光时间:1/5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在暹粒的夜市

焦距:35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640 
曝光时间:1/6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漾开在心底的高棉微笑 柬埔寨吴哥窟行记
洞里萨湖上的船夫

焦距:24mm  光圈:f/5.6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1000s  曝光补偿:-0.3EV  白平衡:自动

  ·结语
  从柬埔寨回到北京已经有些时日,但是关于吴哥窟的种种还是会不时的在梦里出现。如果不是“腾龙行镜头里的‘视界’ 跟着大师去创作 柬埔寨吴哥窟站”活动,我也不知什么时候能与吴哥窟相遇。可以说这次美丽的邂逅为我展开了另外一个神奇的世界,之前较少了解的印度教文化忽然揭开了面纱的一角。在那些神话故事的笼罩之下,我们会带着更多的同情与了解去观看今天的暹粒,无论是散步在夜市还是泛舟洞里萨湖,那些活色生香的生活扑面而来,从富有到贫穷从时尚到古老,今天的柬埔寨在不同的角色中跳跃切换着,但是就好像那镌刻在砂岩上的笑容,柬埔寨百姓大多有一颗温和的心,无论顺境与逆境,那微笑总会漾开在你的心里。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