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张
上海老相机制造博物馆位于上海市卢湾区重庆南路308号黄浦区文化局第二文化馆白玉兰剧场楼下的一个不太起眼的地方。博物馆是免费参观的,进去的时候得到一张卡片,在门卫室这里签个字就能进去参观了。 这里的相机几乎都是创办人陈海汶先生的个人珍藏。在他看来,他是在梦想的坚持和时代理想的契合点上找到了抒发情怀的文化途径。除了个人情怀,带着强烈时代印记的老相机也成了收藏家的偏爱,动辄数千万的拍卖价,也给老相机打上了古董的标签。 博物馆展出国产老相机珍品120余台、国外老相机珍品80余台,包括各种相机镜头附件等共200多件。虽然展馆不大,但是很有特色,其中陈列有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国产相机研制开始上海所生产的各种型号、式样的相机以及影响中国相机发展的具有100多年历史的世界相机。几乎见证了中国的相机发展史,展现了中国相机制造业的发展史,见证了一批中国优秀相机的诞生。还有一些外国相机,从美式的,到德国的,种类很齐全。 博物馆进门延伸至拐角都是五六十年代开始的全国各地的名牌相机以及他们的制造厂的简介。之后是相机的制作以及图纸,再往里是各国的相机发展史跟陈列,还有相机的收藏鉴定证书等等。那边还展示了相机的制造工艺和零部件,还有视频解说海鸥A-109老式相机,让参观者大致了解下各个部分的作用和原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透明的隔间里,还有老相机加工维修的工作室,仍有工作人员——一批热爱着老相机的人,在辛勤工作着,希望这种精密仪器的制造工艺能够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解放后上海照相器材工业简史 1958年,上海58-Ⅰ型高级照相机的批量生产,标志中国照相机制造水平挤入世界先进行列。 1960年,上海生产出了第一批仿德国“禄莱”的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1964年,上海牌的双镜头反光照相机,改名“海鸥4型”出口,从此改写了中国照相机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历史。 1968年,东风照相机的诞生,标志中国照相机(纯机械)制造的里程碑。 1978年,在上海松江建成的上海照相机总厂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照相机厂。 1985年,海鸥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产量达到45万架,当时该款居世界照相机产量之首。 1989年,海鸥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停产。DF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撑起大旗。 在随后的年代,海鸥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历经多次改制后生产和停产。 小贴士: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16:00 逢周一休馆;交通——地铁9号线可到。(作者:董帅 2012-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