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旅游摄影 > 行摄最美中国 > 正文

走进真实上海 弄堂里的文艺与市井

0 2014-04-15 06:15:00   蜂鸟网   作者:搜狐旅游   责编: [转载]
本页查看全文

  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和老北京城里那一条条胡同一样,最能代表老上海文化就要数弄堂了。时代的发展让弄堂也正在经历变迁,新老交替,过去和当今时代的缩影在这里汇聚,或柔软甜蜜,或现实尖锐。想了解真实的上海,就一定要去弄堂。

  弄堂,小巷,巷子的意思,是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它是由连排的石库门建筑所构成的,并与石库门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征,创造了形形色色风情独具的弄堂文化。

    虹镇老街 上海滩棚户“部落”

  近日,一条新闻让虹镇老街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在没有正式拆除前,无论白天黑夜,那里都有很多站街女在弄堂里拉客做生意。”这条正在拆迁中的老街,如今成为了一个上海无数弄堂里的一个“突兀”的存在。

走进真实上海 弄堂里的文艺与市井

  随便找一个老上海,问起虹镇老街,总能得到一大串描述,且常常带着传奇色彩。虹镇老街似乎是老上海们的集体记忆,它代表了一群人,代表了一个时代。

  虹镇老街,地名在东从新港路起,向西延伸到虹镇北街和飞虹路交界处。全长约500米。地域在虹口区新港街道境内,两侧由南涵盖到天宝路,北与飞虹路比肩。2012年,这里最后一块保留完整的老街296弄也开始动迁。

  这里之所以有名,最初是因为贫穷。曾经有一部电视剧,以此地为原型,剧名就叫《穷街》。这里到处都是自建的平房,门牌号码错综复杂。

走进真实上海 弄堂里的文艺与市井

  一百多年前,这里是个小市集,叫虹安镇,因为水路发达,四乡云集。到了20世纪初,市镇衰落,但是,从苏北老家过来生活的人还是源源不绝,虹镇老街的名字就在那时候渐渐叫响了。抗战时,老街一带民房被毁严重,这里成了鲜有人迹的荒地。再后来,难民、流民、淘金者陆续涌入,依着沟渠,就着烂泥,铺一领草席,筑一道泥墙,拼着一条命,在上海滩活了下来。

  建国后,这里仍是棚户区。1953年,飞虹路一把大火,烧掉了1000多间连成片的棚户人家,政府筹集人力物力,在现今的沙虹路、虹关路、瑞虹路、虹镇老街一带填河造屋,安置灾民越冬。很多现在已近花甲的老街人,就出生在那时的平房里,他们也都记得父母一直挂在嘴边的话,“三五年的时间,这里就要拆掉了”。这话说了几十年,如今,他们的孙辈已经到了记事的年纪。

   百年间风云变幻,如今的虹镇老街,更像是这座现代都市里一处异乎寻常的所在。容膝之安、弹嗽相闻,人与人之间,以如此紧密的方式连结在一起,超乎很多新生代的想像。有人说,这种生活方式,更像是一个部落。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