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鄂温克族的历史
敖鲁古雅鄂温克驯鹿人是在300多年以前从寒冷的西伯利亚列拿河上游迁到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当时有700余人。在列拿河时代,他们就开始驯养和使用驯鹿,后来由于列拿河一带猎物少了,他们便顺着石勒喀河来到了大兴安岭北麓的额尔古纳河流域。他们常年生活在深山密林,穿兽皮、吃兽肉,住“撮罗子”,受外界影响较少,在解放前基本仍处于原始公社末期氏族公社的阶段。解放后,在奇乾建立了奇乾鄂温克族乡人民政府。1965年9月1日,35户鄂温克猎民敖鲁古雅河畔安家,实现了定居。2003年,鄂温克使鹿部落放下猎枪,整体搬迁到了根河市郊的新定居点,也就是现在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部落景区)。
鄂温克族的人文风俗
敖鲁古雅鄂温克人传统上以狩猎为主。由于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在生活、生产中大量使用驯鹿,所以他们又被称为"使鹿部落"。鄂温克人打猎,一般五六个人为一小组,称为"塔坦",猎人们最喜欢猎鹿。这不仅因为鹿的全身都是宝,而且因为鹿特别灵敏,最难捕获,因而猎获到鹿也是最光彩、最令人兴奋的事情。猎民一年中捕猎季节的划分是有规律的。这是按照各种动物的生长习性、生活特点形成的习俗。采集业及捕鱼业也占有较大的作用,是鄂温克妇女从事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采集业包括桦树皮的采集和缝制,以及采集榛子、木耳、蘑菇、野菜等。
传统的鄂温克族完全以肉类为日常生活的主食,食用方法也与牧区略有不同,其中罕达犴、鹿、狍子的肝、肾一般都生食,其他部分则要煮食。鱼类多用来清炖,清炖鱼时只加野葱和盐,讲究原汤原味。 鄂温克族很少食用蔬菜,仅仅采集一些野葱,做成咸菜,作为小菜佐餐。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主食渐被面食如:面条、烙饼、馒头等所代替。鄂温克族都以奶茶为饮料,饮用时根据个人的口味再加黄油、奶渣。此外,还饮用面茶、肉茶。林区的鄂温克族还饮用当地特有的驯鹿奶。鄂温克族传统炊餐用具别具特色,有用罕达犴骨做成的杯子、筷子,鹿角做成的酒盅,犴子肚盛水煮肉、罕达犴筋缝制的鹿皮盛粮口袋,桦木、皮制的各种碗、碟等。
驯鹿文化
鄂温克驯鹿人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鄂温克语驯鹿称为“奥伦”,驯鹿雄雌均有角。驯鹿角似鹿而非鹿,头似马而非马,蹄似牛而非牛,身似驴而非驴,因而俗称“四不像”。驯鹿善于穿越森林和沼泽地,是狩猎鄂温克猎人的主要生产和交通运输工具,驯鹿成为鄂温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珍贵经济动物,被誉为“林海之舟”的美称,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驯鹿的特征是:其性情温和,易饲养放牧,觅食苔藓等野生植物,适应于大兴安岭(额格登)高寒地带繁衍生息。驯鹿的毛色有褐色、灰白色、花白色和白色。
狩猎为生的鄂温克驯鹿人无论男女老少都非常喜爱和保护驯鹿,视为吉祥、幸福、进取的象征,也是追求美好和崇高理想的象征。因此,驯鹿具有民族特色,很有代表性,鄂温克人将驯鹿确定为鄂温克族的吉祥物。
民族信仰
鄂温克驯鹿人被誉为“森林之舟”,信奉萨满教和喇嘛教,鹿善于奔跑而且柔顺、和美具有神力,古代人对它产生崇拜之情,史书中对它有记载。蒙古萨满认为鹿能显灵,可以驱魔镇邪。鄂温克族百姓以森林、大山、火、水作为民族的标志,象征着生机、活力和兴旺。长期的原始封闭状态让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保留了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他们信奉“萨满”,拜祭树神,用桦树皮制作生活用具。据当地人讲,鄂温克猎民从不砍伐活树,宁可走到很远的地方去扛回枯死的树木作为烧柴。在野外,他们则吸食一种“口烟”(猎民们自制的一种提神用品),避免吸烟用火。鄂温克人虽然以狩猎为生,但他们却对动物心存感激,称动物为“人”;他们崇拜熊,当为了生计不得不打死熊时,也只能讲“熊睡觉了”,还要举行隆重的祭熊仪式。
人物:玛丽亚·索
玛丽亚索是玛丽亚索部落的精神领袖,族人们敬重她,听从她的指引,她是鄂温克驯鹿人的代表。正是这位精神领袖,带领猎民们坚守着鄂温克驯鹿人最本真的生活方式,坚守着他们的善良与质朴。玛丽亚·索出生在阿龙山的原始森林里,差不多已经90多岁,因为鄂温克驯鹿人没有日历,玛丽亚·索也不知道自己何时出生,她的年龄是以山下她的同辈人做为参照得出的。
玛丽亚·索一直固守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她热爱森林,离不开驯鹿。2003年根河进行生态移民时,让大家投票选择去向,敖鲁古雅乡231名鄂温克人按了手印,她没有按,与追随她的猎民一起回到了养育鄂温克先辈的大森林里,继续过着游牧的生活。因为她的坚持,猎民点才能延续至今,并且尽可能保存下了鄂温克的风俗文化。她对森林非常了解,“驯鹿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找苔藓吃,只有玛丽亚·索最清楚。她能指挥猎民点上的猎民把它们准确地撵回来。猎民都需要她,也都听她的。德高望重的玛丽亚·索成了猎民点上的‘点长’。后来,外面的人称他们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于是,玛丽亚·索就被媒体变成了“部落酋长”。
█ 出游参考
书籍《额尔古纳河右岸》 作者:迟子建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作家迟子建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这本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驯鹿人。小说以小见大,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某种悲哀,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并由此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纪录片《神鹿啊,我们的神鹿》
这是十几年前的一部纪录片了。它默默的记录了那个时代里一个使鹿鄂温克姑娘游走在城市与山林中的哀伤与迷惘,记录了使鹿鄂温克族生存在文明与原始夹缝中的艰难与惆怅。女主人公柳芭是鄂温克族唯一一个考上大学走出山林的姑娘,突然走进城市,原始与文明的巨大落差从天而降,没有过渡也无从接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强硬的闯入她的大脑,使她失去了思考与消化的能力,迷茫、失魂、孤独难耐。悲从中来,那一年她喝了酒浸倒在森林膝盖深的河水里,从此再没起来。
舞台剧《敖鲁古雅》 导演:顾桃
《敖鲁古雅》是首部以使鹿鄂温克族民俗文化为背景的原生态舞台剧。《敖鲁古雅》不仅展示了使鹿鄂温克人独特的“喉音发声打拍”唱法、以腿部蹬踢弹跳为主的“鹿舞”“仙鹤舞”,还开创性地以舞台形式展现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萨满舞。此次演出服装由鄂温克族妇女全手工制作,难得一见的图腾、纹饰极具泛北极圈文化特征。
《敖鲁古雅》的故事原型是使鹿鄂温克人玛利亚索部落精神领袖的玛利亚索为故事原型改编的。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