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旅游摄影 > 行摄最美中国 > 正文

经幡转动新疆禾木 隐居的云间部落

0 2013-05-03 05:00:00   蜂鸟网   作者:旅游情报   责编: [转载]
本页查看全文
   祭拜开始,人们围坐在一起,敖包上摆放着每家带来的奶制品、羊头等祈福的供品。蒙克巴依尔念完经,人群肃立,依次从他面前走过,拿起经过祝福的彩色布条,走到敖包前,系在敖包周围搭起的白枝条上。人们围着敖包,按太阳起落的方向由东往西顺时针转圈,大声喊着“呼啦依,呼啦依!”(图瓦语,意为祈祷生活吉祥,憧憬牛羊肥壮)之后开始分发食物,男女老少各自分开,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久就有人醉得东倒西歪了。

经幡转动新疆禾木 隐居的云间部落

    在简陋的音响和人们的掌声中,图瓦歌手和舞者的表演热烈地进行着。喇叭突然哑了,舞者却依然陶醉在舞蹈中,观众们则以伴唱和击掌相配合。太阳隐去,山风送来一阵细雨,但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兴致。摔跤、抱石头等活动照旧在草地上热情洋溢地进行着,四周满眼是鲜花、绿草,每个人都兴高采烈。赛马的骑士即将到来,所有人都涌到路旁。比赛以禾木巴斯草原为起点,山路的最后一段是连续爬坡,正是考验骏马体力和骑手骑术的时候。比赛队伍里有来自喀纳斯的骑手,观战的人群中便响起一阵阵“喀纳斯,喀纳斯”的喊声。禾木的年轻人自然也为自己的骑手加油。第一名骑手冲刺而来,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最后还是禾木的图瓦骑士赢得头筹。

    传说成吉思汗西征时,从蒙古高原翻越阿尔泰山来到喀纳斯湖畔,见这里水草肥美,是一个上好的给养供应地,就留下一些“老弱病残”留守,为西征大军供应草料,图瓦人就是当时那些留守将士的后裔。但所谓“病残”,也曾是体验过辉煌胜利的将士;所谓“老弱”,更能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来形容。而今,在节日的赛马场上,不难发现,看似内向害羞的图瓦人,骨子里依然流淌着骁勇的血液。

经幡转动新疆禾木 隐居的云间部落

    入夜,月朗星稀,薄雾在河谷及白桦林中四处弥漫。篝火晚会的乐曲激荡着年轻人的心,河边和木屋前,人们依然在边吃边聊。敖包节这天很多人都会喝醉,醉卧在草地上的人会觉得夜晚来得很早,星星特别明亮,一眨一眨的离人很近。这时候很容易让人兴起思古之幽情,所谓“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

    初夏到禾木,不经意中就会和晨雾相逢在起伏的草地上、散落的村落中,以及绿意融融的河谷里,裤脚和鞋子一会儿就被打湿。晨雾似乎是被轻风融化在草间和花丛中,结起的晶莹露珠,滋润着细密的小草和散落的小花,还有在灌木丛顶梢连成一片的红色野果。放晴后,白云在山林中翻涌,一群苍鹰在升腾的地气中升降、滑翔,空气依然湿润、芬芳,草地上的马儿悠闲地抬起头看看天,甩甩尾巴又低下头去,丝毫不理会远处拍照的嘈杂人群。

    小径在野草和灌木里穿行,通向一片被云雾隐藏在群山下的小木屋。木屋如同棋子一样分布在山脚,被白桦、松树和远处的禾木河环抱着,图瓦老人舒开和他的三个儿子就住在那里。

    舒开老人八十多岁了,还能做小巧拙朴的小玩具、发光透亮的皮具、耐用的木头工具,还有捕猎、养蜂用的各式带有机关的小玩意儿。“十月革命”时期,逃难的白俄翻越高山来到禾木,得到当地人允许后在此安家落户,他们教给当地人一些简单的俄语,同时也将燕麦的种子、三角形房顶的木制小屋、养蜂的方法以及许多相对先进的生产方式带给了当时依然以渔猎为生的图瓦人。如今,靠近禾木河的那片河滩上的木屋,依稀还保留有俄罗斯庭院的特征:院落超大,用简单的木栏围起。如今要了解那段历史,或者图瓦人历史的学者,总要拜访一下舒开。老人高兴的时候俄语很流利。他给俄罗斯人以工换工,打草、割麦子换布、粮食、皮衣,也就是几十年前的事。在老人家中的一间古旧木屋里面,挂着班禅的黑白照片,旁边是一个装酒的皮壶,塞着木头塞子,对着太阳看清澈透亮。此外还有木头制作的碗、酿造奶酒的大木桶,以及自制的小孩皮靴,最绝的是用整个白桦皮做的装酥油的木桶,上下的底是木头镶嵌,精巧而实用,让人爱不释手。这些都是舒开老人的手艺,如今的图瓦人已不会制作了。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