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旅游摄影 > 行摄攻略 > 正文

文明的古今: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印度漫游

0 2015-03-09 05:17:00   蜂鸟网   作者:宋学宝   责编: [读者稿]

    前言:我的印度之旅历经8天,虽然是走马观花,但我们可以从一些细节观察印度的历史和现实。我对印度最初的感觉是看不到希望,然后是觉得印度拥有巨大潜力,与中国90年代类似,最后结论是印度的历史辉煌远远超过现实的成就。而且我认为印度20年内很难达到中国今天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文明的古今:一名金融从业者的印度游


1、  鹿野苑——淹没在历史洪流和现实无奈中的圣地

    鹿野苑是佛祖初次传道弘法之处,现在佛教徒仍视之为圣地,有许多人来朝拜。但目前佛教徒只占印度人口的百分之一。鹿野苑也只有断垣残壁,而到鹿野苑的途中,沿路都是了无生气的店铺和眼里充满迷茫的人,以及灰尘漫天和破败不堪的街道,鹿野苑的入口处除了小贩还有不少衣衫褴褛的乞丐,我匆忙中向小贩买了一本明信片,回来一看非常粗糙破旧。当然沿路也有不少孩子向我们招手致意,眼神中透着善良,但看到在灰堆里玩耍的孩子,又让人感到失望。

文明的古今:一名金融从业者的印度游

文明的古今:一名金融从业者的印度游
夕阳下的鹿野苑
 

2、圣城瓦拉纳西的夜晚与恒河的早晨——神圣与现实的交汇

    据说瓦拉纳西是湿婆神所建,又在恒河边上,因此有许多朝拜的人到此。当晚我们去看恒河的暮祭仪式。沿途街道拥挤、混乱不堪,我们乘坐人力车前行,十分缓慢,沿途与摩托车、自行车、轿车还有行人摩肩接踵,居然没有发生任何冲突,十分惊叹。空气中弥漫刺鼻的气味,主要是摩托车污染所致。人力车夫年龄大小不一,年老的就落在后面,让人十分不忍。回程的时候刚好是我乘坐,心中就隐隐不安,我看到这个车夫很卖力,在别人因故停歇时拼命往前赶,但还是落在最后。我当时就在想,如果我们不乘坐或半途下车,对车夫的伤害或许更深,因此只有忍心坐到最后,在快到时尽快下车。我们也看到晚上迎亲队伍,有豪华的传统婚车,各种漂亮的灯柱以及烟火导引,以及悠扬的音乐。导游告诉我们印度婚礼一般晚上举行。而且这种迎亲仪式也并不贵,最后一天在新德里也看到类似队伍。但迎亲队伍两次都导致交通堵塞。

    恒河被称为圣河,其自净功能强于普通河流的三倍,因此印度教徒认为在恒河沐浴可以消除百病,带来好运,似乎也有些科学依据。恒河早晨极美,但照相水平有限,不能尽其美。只有看到恒河的早晨,我们才从失望中稍微恢复过来。

文明的古今:一名金融从业者的印度游
恒河岸边

文明的古今:一名金融从业者的印度游
恒河日出

文明的古今:一名金融从业者的印度游
瓦拉纳西的人力车

 

3、克久拉霍——被误解的神庙群

    克久拉霍以其神庙群著称,建于11—13世纪。当时这里是一个小国的首府,人口不多且处于森林包围之中,国王为了鼓励生育,建了西庙群来供奉印度教的保护神、湿婆神及其化身。因此庙里除了有大胸美女以外,还有各种性爱姿势。因此导游往往以讲解这些为乐,而忽视了整个神庙建筑艺术的复杂、精美以及整个庙群的宏大气势。中国同时期的宗教雕塑大足石刻,虽然精美程度或许胜过克久拉霍,但其结构的复杂程度、设计的精巧、以及规模的宏大则要逊于克久拉霍。而历史建筑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思维水平、生产力水平和管理水平。因此,一定程度上说,那个时期的印度要领先中国。
克久拉霍现在只是一个村,但因为神庙群是世界文化遗产,因此这里也有机场。最重要的是这里有小贩但无乞丐。乡村风光很美,到处是油菜花,路虽窄但不堵车,且很干净平整,路旁可以看到上百年的古树,可见这里近百年没有太大变化。我们所住酒店很精致,门口有日本和韩国国旗,因为这里原来日韩客人居多。

    在克久拉霍,我们看到印度的潜力和一个保存完好的传统社会。印度有60%左右土地是可耕地,土地私有,农民很珍惜土地,但农民并不富裕,因此沿途少见轿车,偶尔有长途客车,也没有见到像样的住房和小镇。 

文明的古今:一名金融从业者的印度游
克久拉霍西村神庙

文明的古今:一名金融从业者的印度游
神庙外墙浮雕

文明的古今:一名金融从业者的印度游
神庙内部藻井

4、欧洽——被遗忘的乡村古堡

    欧洽是一个小镇,四面由河流包围,岛上有一座古堡,建于15——16世纪。古堡建筑格局宏大、设计精美、有许多让人惊叹的细节。例如其楼梯都隐藏在墙壁里、窗子是铸铁、内部壁画机器精美。古堡有五层,但保护较差,有些门和栏杆已经破坏且无人理睬,扔在地上。更为可笑的是,因为此地最近十年才开发出来,因为没有像样的宾馆,就将古堡的一部分改建成宾馆,似乎还增高了一层,让人遗憾。我曾经在87年到过山西阳城相府,当时也是没有人维修管理。但欧洽古堡的建筑艺术水平和规模要远远高于阳城相府。

文明的古今:一名金融从业者的印度游
印度教神庙

文明的古今:一名金融从业者的印度游
古堡 

文明的古今:一名金融从业者的印度游

文明的古今:一名金融从业者的印度游
宁静的乡村

5、泰姬陵——奇迹是如何造成的

    我们从欧洽坐火车到阿格拉,也就是泰姬陵的所在地。火车是印度最好的豪华快车,相当于中国的黄皮车。车站是老式的,外观很不错,但看起来几十年没有更新。火车很慢,因为中间有许多小站,加上晚点一小时,因此将前面旅游带来的乐趣一扫而光。但当我们看了泰姬陵后,除了惊叹和震撼之外,就是前面的风景和建筑一文不值。照片和文字都难以描绘泰姬陵的壮美和精美,我只能说点别的。

    泰姬陵是一个讨巧但错误的翻译,原意是天上地下最美的宫殿。孟买曾经有一个与泰姬陵一样名字的酒店,但与泰姬陵无关。

    泰姬陵除了外观壮美以外,内部的设计也极其精妙,装饰的大理石雕刻花卉逼真,使用了折痕技法,使花卉更有立体感,这在中国较为少见。另外的一种独特装饰是用玛瑙或宝石在大理石上镶嵌出各种美丽的花卉图案,虽然图案复杂,我仔细观察,发现也有规律,那就是各种巧妙的对称与变化。因为内部不准拍照,因此只能说说而已。

    一般人认为泰姬陵是爱情的结晶。但这只是建造的动机。要建成这样的建筑,需要君王和民众都有单纯的信仰,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以及对生命意义的崇高追求。这些往往是人们忽视的。因为今天即使有人力财力,也不可能建造如此精美绝伦的建筑。我在新德里最大的现代化购物中心里看到,同样的大理石装饰,但其粗糙程度不能让人细看。因此奇迹不是取决于物力和财力,而是取决于信仰和意志,取决于心灵的纯正,正如埃及金字塔的建设一样。

文明的古今:一名金融从业者的印度游
泰姬陵正面

文明的古今:一名金融从业者的印度游
沙贾汗(右)和皇后的棺椁

文明的古今:一名金融从业者的印度游
泰姬陵远眺

6、红堡——强悍与残酷统治的见证

    大家都知道泰姬陵是沙贾汗为其妻子建设的,红堡就是莫卧儿王朝的城堡宫殿,莫卧儿王朝最初建都新德里,后来第三代迁都阿格拉。红堡前后共建设了99年,每代国王都有增加,风格也不同,后来英国占领印度后,也曾将这里作为总督府,有位总督的墓就在红堡内。我想这位总督也是迷恋于红堡的魅力了。

    红堡的建设是16世纪,大致与故宫同时。但布局远不如故宫,而内部的细节精美处要胜于故宫。
关于红堡,我真正想说的是,莫卧儿王朝的王位继承问题。莫卧儿王朝没有稳定的继承制度,因此往往造成王位的流血争夺。看起来这似乎有其不合理之处,但也锻炼出这个王朝多个国王的强悍性格,也使这个王朝在一个敌对环境中能够延续几百年。当然也有各种血泪故事。泰姬陵的建设者沙贾汗就被自己的儿子囚禁于红堡长达9年,他唯一可以自慰的是可以从囚禁地远眺泰姬陵。

文明的古今:一名金融从业者的印度漫游
阿格拉红堡

文明的古今:一名金融从业者的印度漫游
阿卡巴大帝陵墓大门 

文明的古今:一名金融从业者的印度漫游
阿卡巴大帝陵墓

7、斋普尔——仍在传统中挣扎的邦首府

    从阿格拉到斋普尔,沿路也是平原农村,因为是冬季,雾很大,不甚真切。但总体感觉是周围是一个传统社会。与阿格拉不同,斋普尔是一个邦德首府,因此有许多的流民乞丐。街上也极为混乱热闹。许多人更喜欢斋普尔,但我没有看到什么可看之处,所谓的风宫和水宫,也不能与阿格拉的精美相比。因为在15世纪,斋普尔是一个小国,阿格拉市帝国首都。

    斋普尔有粉红之城的美誉,其城市的核心地区建筑都是一个风格和颜色,虽然有各种杂乱的店铺,但整体风韵犹存。这个城市的核心区域仍然属于一个国王的后代所有,他收取门票和店铺租金。从博物馆的画像来看,斋普尔国王已经传承8代。斋普尔城市宫殿内部的建筑风格与阿格拉红堡接近。

    在斋普尔没有看到很宽的街道,也没有看到高层建筑,整个感觉就是一个传统的集贸市场。但当一天清晨,看到从灰暗的城门胡同走出来的一群学生时,她们衣着鲜亮的校服和挂在脸上的微笑,就像荒山上的一支野花,让人惊叹,让人欣慰,让人充满希望。

文明的古今:一名金融从业者的印度漫游
风宫

文明的古今:一名金融从业者的印度漫游
水宫

8、琥珀堡——由难到易的见证

    斋普尔城外的山上,有著名的琥珀堡。琥珀堡是现在斋普尔城市宫殿主人的祖先建设的,因为山上缺水,因此搬到山下重建宫殿。琥珀堡里最著名的是镜宫。宫殿里贴有成千上万的大小镜片,并与各种宝石嵌成美丽图案。晚上,点上蜡烛后,地上会反射出星星点点,犹如仙境。从结构和装饰来看,琥珀堡都要优于后代建设的城市宫殿。由此我想到琥珀堡的后代因为不愿意相对艰苦但防御更佳的琥珀堡,而重修城市宫殿,但后代贪图安逸的意图也体现在建筑设计和建筑质量之中,让人唏嘘不已。
  

文明的古今:一名金融从业者的印度漫游
镜宫

9、新德里——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从斋普尔到新德里,大概有250公里,但走了7小时。虽然道路是我们唯一看到的3车道道路,但并不是高速公路,且偶尔有堵车的情况。很长一段路程,这条路竟然没有岔路,即使有一个十字交叉的桥,横向的道路也很窄,可见沿路农村根本没有怎么发展。快到新德里时,逐渐有些开发区和高层建筑。但整体来看,沿途看不到很好的建设规划,道路质量也只是过得去,没有细致的管理。新德里堵车也很严重,因为车的种类很多。轿车以日本居多,韩国现代车业不少,日本车铃木占居主导地位。基本都是很新的车,或者车主都很爱惜,车很干净。但豪华车少见,只见到一辆美洲豹,没有见到奔驰和宝马。

    新德里有极为现代化的开发区、传统的贫民窟区域,也有规划和管理的很好的政府办公区域。三者共处,并不感到冲突,这一点显示印度这个社会最大的特点——超乎寻常的包容性。不同宗教、不同人种、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车辆共处一地,却能相安无事。真是让人惊奇。

    新德里有许多的名胜,我们只参观了甘地墓、莲花庙和印度门。甘地是一个伟人,像任何伟人一样,他在印度国内也充满争议,但时间过得越久,甘地的精神就越显得伟大。他对印度的精神贡献远远超过现代任何一位政治家。莲花庙是一种融合了多种宗教的新宗教,建筑很有新意,体现了包容精神。印度门是英国殖民地时期的建筑,似乎是纪念一战胜利的,但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没有什么可看的。与印度门相对的是总统府,也是殖民地时期的建筑。风格上与印度古代的相似,但邻近的国会大厦就更为现代。新德里交通不太好,但总统府附近的规划还是不错,多是低矮的建筑,绿地面积很多,没有高层的现代建筑,这样避免人口密度过于密集。只有在新德里的新区,才有完全现代化的感觉,当然,新德里国际机场也算是最为先进的机场,与北京的t3差不多。我一直惊叹,印度能够建设这样高端大气的机场,但何以容忍那样的贫民区呢。

    说到贫民窟,实际上是印度一个政策导致的后果。印度的法律,如果国家的土地,穷人在该土地上生活超过三十年,这个土地的所有权就归土地的占有者所有,这是印度许多现代城市有成片贫民窟的根本原因。我不得不感慨,一个善良的愿望,有时会导致最丑恶的结果。 

文明的古今:一名金融从业者的印度漫游
新德里红堡

文明的古今:一名金融从业者的印度漫游
莲花庙

文明的古今:一名金融从业者的印度漫游
印度门 

文明的古今:一名金融从业者的印度漫游
新德里的贫民窟

    印度之行还是有些辛苦,餐食不太顺口,但可以吃饱。交通不是特别便利,也没有遇到任何波折。但与中国相比,印度除了历史上的建筑和宗教以外,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夸耀。如果从国际旅客人数、钢铁汽车产量、电力消费、进出口总值、高速公路里程等一些客观指标来看,印度20年后也难以达到中国当前的水平。但另一方面,印度的潜力巨大,持续增长(例如5%)应该不存在问题,增长的速度不一定很快,但似乎可以持续较长时间。这让我思考,高速增长不一定是好事,而相对较慢的增长也不一定是坏事。前者如日本,在高速增长30年后,现在陷入的低增长陷阱20多年,几乎看不到希望。后者如印度,虽然目前速度不快,但民众似乎也还满意,且对未来和现实充满信心。中国可以从这两个国家吸取经验和教训。

    印度的一瞥就是一瞥,管中窥豹,供大家参考,但个人觉得这次是我收获最大的一次旅游。去了印度,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