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旅游摄影 > 行摄最美中国 > 正文

重走乾隆孝母之路 母情节带母出游之首选

0 2013-05-11 06:51:00   蜂鸟网   作者:中华网   责编: [转载]

    母亲节,拼孝顺!怎么拼,当然是带着她们去出游。旅游可以让母亲们回归自然,拓展视野,增强体质,容光焕发。在旅途中,还可以增进与母亲感情,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基于男士们不善表达,小编为大家推荐明清最孝顺帝王--乾隆,细数他为母亲建造的种种景点,和其背后的故事,让男士们在带母出游的同时,不经意间向母亲透露自己深深的爱意。这个母亲节陪母亲一起过,绝对精彩!

重走乾隆孝母之路 母情节带母出游之首选

    北京城现存古代建筑和遗迹多数来自明清两朝,而明清两朝最杰出的孝顺代表就要属乾隆了,乾隆的身世一直扑朔迷离,但这并不阻挡乾隆对自己公认母亲孝圣宪皇后。

重走乾隆孝母之路 母情节带母出游之首选

    说到乾隆孝母,那首先要提颐和园。颐和园是乾隆皇帝为其母庆贺六十大寿所修建,把昆明湖挖成寿桃形,寓意向其献寿,又把瓮山改名为万寿山,并把此处园林成为清漪园,长廊更是神来之笔。有的书上说,长廊是乾隆为他母亲观赏昆明湖的雨景雪景而建造的。

    为母观赏雪景 听故事所建--颐和园长廊

    乾隆皇帝的母亲喜欢听故事,经常一边在长廊中游览,一边让宫女给她讲各式各样的故事听。有些她特别喜欢的故事,就让宫女们反复地讲。时间一长,宫女们肚子里的故事讲完了,以前讲过的故事也记不清了,这可难坏了宫女们。后来,她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将故事的内容画在长廊两侧的梁枋上。故事越讲越多,梁枋上的人物故事彩画也越来越丰富。从此,宫女们再也不愁没有故事给太后讲了。太后呢?因为年迈眼拙,看不清梁枋上的彩画,对此竟毫无察觉。

重走乾隆孝母之路 母情节带母出游之首选

    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 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母子重归于好的见证--乐寿堂“败家石”

    在颐和园乐寿堂院内,有一块横卧在汉白玉石座上的北太湖石名叫青芝岫,俗称“败家石”。

    每天都有不少人在此石前停步细观,兴致勃勃,侃侃而谈。原来,这块巨石产自京郊房山群峰之中。四百多年前,被明朝一位太仆(官名)米万钟发现。百年之后,清乾隆皇帝去河北易县西陵为父亲雍正扫墓。路过良乡时,太监禀报米万钟觅石获罪等细节,乾隆大感兴趣,御驾亲往,见石姿不凡,大喜过望,即降旨将其移进清漪园内。

重走乾隆孝母之路 母情节带母出游之首选

    当时乐寿堂的正门“水木自亲”已经修好,门只有一米多宽,米氏遗石身大体重,难以进院。乾隆下令拆墙破门,硬是把这块巨石安放在现在的地方。在它左右又分别竖起了两块形状别致的太湖石,以烘托气氛。据说皇太后因此大为不悦,认为此石“即败米家,又破我门,其名不祥”,母子之间闹了一场不小的别扭,由此可知此石身世确实不凡。

重走乾隆孝母之路 母情节带母出游之首选

    乾隆把此石置在乐寿堂后,经常观望欣赏,并根据此石的形状和润色,同时也考虑到母亲的讳忌,取意石岩突兀如青芝出岫,给此石起名“青芝岫”,并将三个字刻在石头上。与此同时,乾隆采取各种方式说服太后,有关大臣和太监等非常领悟乾隆的爱石心态,各施技艺,渲染“青芝岫”美在何处,意在何处,叙说“吉祥”神韵,并深入浅出与皇权联系起来,请太后到现场观看,结果太后被感悟,终于认同此石,至此一场母子矛盾烟消云散。

    青芝岫长8米,宽2米,高4米,重约二十几吨。由于多年风化,现在“青”字已脱落,“芝岫”二字还清晰可辨。乾隆的《青芝岫诗》也还残留于石上,东侧的“莲秀”,西侧的“王英”均清楚可见。为了迎合乾隆的兴趣,大清朝一批大臣也在石头上题诗助兴。皇封或是臣题均属石之最高待遇与光彩,超越了别处之石艺术价值与尊贵地位,使此石别于它处之石。

    为母看戏所建--听鹂馆

    原是乾隆皇帝为其母看戏所建,内有两层的戏台,因古人常借黄鹂鸟的叫声比喻音乐的优美动听,故名之为“听鹂馆”。咸丰十年(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光绪时改建。在德和园大戏楼建成前,慈禧经常在这里看戏,宴饮。

重走乾隆孝母之路 母情节带母出游之首选

    现在听鹂馆已成为专营宫廷菜式的餐厅,先后接待服务过上百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听鹂馆饭庄是著名的宫廷菜系饭庄。多年以颐和园寿膳房膳单为基础,经过挖掘整理推陈出新,现已制出了集满汉精肴为一席的满汉全席,祝养生健体的万寿无疆席,象征万事如意的福禄寿禧席,注重营养保健的延年益寿席,还有全鱼席、全鹑宴以及各种不同功能的滋补药膳、加之传统的活吃昆明湖大鲤鱼更令宾客惊叹不已,听鹂馆烹饪技术力量雄厚,技艺高超,在菜品烹吃中突出宫廷风味,色、味、形艳丽,可口,逼真,倍受国内外客人青睐。孝顺的男士可以带母亲前去品尝。

    为母祝寿所建--谐趣园

    这座小园是清乾隆时仿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建造,原名惠山园。建成后,乾隆曾写《惠山园八景诗》,在诗序中说:“一亭一径足谐奇趣”。 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后,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 “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意思,改名为“谐趣园”。

重走乾隆孝母之路 母情节带母出游之首选

    谐趣园在万寿山东麓,是一个独立成区、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园中之园。园内共有亭、台、堂、榭十三处,并用百间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园内东南角有一石桥,桥头石坊上有乾隆题写的“知鱼桥”三字额,是引用了庄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争论而来的。

重走乾隆孝母之路 母情节带母出游之首选

    入谐趣园,只见一池荷花,亭亭玉立,园内有一丛绿竹,竹荫深处,有山泉分成数股注入荷池。这道山泉的水源,来自昆明湖后湖东端,谐趣园取如此低洼的地势,主要就是为了形成这道山泉,使谐趣园的水面与后湖的水面形成一二米的落差,而在一二米的落差中,又运用山石的堆叠,分成几个层次,使川流不息的水声高低扬抑,犹如琴韵,难怪横卧在泉边的一块巨石上,镌有“玉琴峡”三字。有此一景,使这座园中之园有声有色,可谓谐趣园的“声趣”。

    在玉琴峡西侧有一座瞩新楼,这座楼从园内侧看是两层楼,若从外层看,却是一层。原来,谐趣园宫门前是那条下坡路的最低点,继续往前,又逐步升高,可以直接步入瞩新楼的上层,这种似楼非楼的设计,可谓“楼趣”。

    谐趣园中共有桥五座,其中以知鱼桥最为著名。接近水面,便于观鱼。取名知鱼桥,是引用了战国时代庄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一次有关知鱼不知乐的富有哲理的辩论游戏。一个说,鱼儿游得真快乐;另一个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一个又反驳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古人的故事来增添游人的兴味,这是园中的“桥趣”。

    除了颐和园,乾隆与母亲相处最久的地方当属故宫了,孝庄宪皇后常年居住在慈宁宫,乾隆会经常照顾老人家的生活。母亲死后,为了摆放母亲生前梳落的头发,专门修建了一座金塔。

    其母长久的居住地--慈宁宫

    慈宁宫,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明朝慈宁宫为前代皇贵妃所居。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慈宁宫的兴盛时期,当时的孝庄文皇后、孝圣宪皇后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顺治、康熙、乾隆三帝以孝出名,慈宁宫经常举行为太后庆寿的大典。

重走乾隆孝母之路 母情节带母出游之首选

    正殿慈宁宫居中,前后出廊,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面阔7间,当中5间各开4扇双交四椀菱花槅扇门。两梢间为砖砌坎墙,各开4扇双交四椀菱花槅扇窗。殿前出月台,正面出三阶,左右各出一阶,台上陈鎏金铜香炉4座。东西两山设卡墙,各开垂花门,可通后院。

    清代慈宁宫正殿悬挂着乾隆皇帝的御笔"宝箓骈禧"和"庆隆尊养"两副横匾,对联是“爱日舒长,兰殿春晖凝彩仗;慈云环阴,置庭佳气接蓬山”。

重走乾隆孝母之路 母情节带母出游之首选

    进门北望,主殿为咸若馆,面阔5间,前出抱厦,黄琉璃瓦顶。馆前有花坛一座,东西两侧有宝相楼和吉云楼,馆后正北为慈荫楼。三座楼形制相近,皆为两层,覆绿琉璃瓦黄剪边卷棚歇山顶,成“凵”形环抱咸若馆。慈荫楼底层东梢间开一小门,与慈宁宫前广场相通。宝相楼和吉云楼正南各有小院一座,名为含清斋、延寿堂,是乾隆皇帝侍奉皇太后 汤药之处,亦为苫次之所。院中主体建筑为灰瓦三卷勾连搭卷棚顶,素雅新颖。

    为母生前御发盛放所建--金发塔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乾隆帝的生母崇庆皇太后病逝于圆明园长春仙馆。乾隆帝为表示对已故母亲的孝敬,在其母去世不到一月时,即下诏制作金塔一座,专盛皇太后御发。金发塔共用黄金三千多两,由清宫造办处承做,并派遣大臣福隆安、和珅等督办。

重走乾隆孝母之路 母情节带母出游之首选 

重走乾隆孝母之路 母情节带母出游之首选

    金发塔设计式样经乾隆帝钦定,而后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赶制而成,安放在崇庆皇太后生前居住过的寿康宫东佛堂内。金发塔以盘纹焊接和锤胎錾花工艺制作,纹样端庄、优美,造型稳重,制作精工,技艺高超。反映了清乾隆朝金属工艺的水平。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