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一个哈萨克斯坦美女在九天九夜的中国之旅中,最后她直呼受不了。本文记录了她所见到的真实的中国和中国人。
有着广袤的国土,众多的人口,悠久的历史以及强大经济的中国,足以自称为亚洲雄狮,作为这个强大而具有威胁的国度的邻居,每一个哈萨克斯坦人都难免会对这个国家抱有诸多疑问和兴趣,那里的人民是怎样的,那里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诸如此类。总之,我的旅程将从这个神秘国家的首都——北京开始。
去年在北京召开上海合作组织高层峰会的时候,中国曾经邀请了五个国家的青年代表,到北京学习交流,这五个国家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其最初构想是从这五个国家各邀请20名优秀青年代表组成一个100人的代表团,以上海合作组织高层峰会召开为契机,向这些青年代表介绍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借此机会,哈萨克斯坦从相关部门,“祖国青年”社团以及新闻媒体中挑选了16名青年代表,启程前往中国,作为代表团的一员,我在中国九天九夜的旅途就此开始。
繁华的北京
北京:一个几乎能容纳整个哈萨克斯坦的城市
一进北京,中国的气息就通过街道上各种各样大红色的象形文字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所以说这个城市对于通晓英文或者俄语的人而言很难说能够感到亲切,而是另外一种独特的陌生感。从机场到市区,如果没有中国朋友的帮助,单凭英语或者俄语,想打的士到目的地是十分困难的。
原因在于这里的司机除了中文以外,对于其他语言多少有些排斥。如果听不懂你在说什么,那司机师傅就会冲着你一摆手,然后决然的一脚油门离你而去。另一方面我也发现北京庞大的人口,对出租车的需求量貌似也很大,想通过电话叫车基本不可能,只有设法在大街上拦下那些空闲下来的出租车,他们确实相当的忙。所以可能司机也无心浪费时间和我们交流,他生意太多了,与其和一个语言不通的老外折腾那么久,还不撇下他送无数的北京人中的一个回家。这对司机师傅而言确实是一个省事的选择。
好在我们毕竟是他们邀请来的客人,从飞机场出来的时候,免下了苦等出租车的尴尬,而是坐上了专门等候的大巴,一路顺畅的来到了位于市中心的宾馆。在从机场到达宾馆的一个小时路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北京的道路质量。
车确实是非常的多,而纵横交错的立交桥则是承载着这些车浪的河流。如果说我们常见的立交桥最多不过两层而已的话,这座城市中的立交桥系统最简单的,也有三个层次构成,而且路边都装饰着花草树木,看起来不赖。道路的质量相当不错,无论是步行街道还是机动车道,设计规划也都很合理。
我想正是由于这种原因,虽然车辆相当的多,但却很少看到有堵车,很顺利的就能从城市的一头到另一头。特别是,我从当地居民那里了解到,公共交通车辆有专门的通行通道,这些道路其他的私人车辆是不允许通行的。所以当地居民,无论老幼外出,都喜欢乘坐城区内的双层巴士。不过我也听说由于私家车数量逐年增多,堵车现象还是有所增加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越来越多的北京人又开始重新回归自行车出行的古老传统了。
北京自行车很多
由于一直以来庞大的自行车基数,政府还专门为自行车手们规划了自行车道。在面积为16808平方公里的北京城中,有超过一千八百万居民,而自行车的数量,根据相关统计,至少在800万辆以上,北京人如今也越来越认可自行车是最为健康的出行方式这种说法。或许有可能是这种缘故吧,每天早上的上班时间,或者是傍晚下班的时候,在我眼中的北京街道,看起来就像是环法自行车赛的赛场一样。
还有一个需要说到的事情,就是北京城的环境。由于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北京的天空始终是浓雾弥漫的,在这里能在夜晚看到星空的人,都属于少见的运气极好的人。
甚至,在正午的时间,浓雾也会像一层厚重的纱帘,让太阳变成羞答答的躲在其后偷看心上人的姑娘。
特别是在雨后,在太阳的照射下,蒸腾起来的水蒸气会让空气非常沉重,整座城市仿佛被加湿器喷过一遍一样。
在这样一座城市中生活,防晒设备基本上确实是没有任何准备的必要了。这里也没什么大风天气,在这里生活,想必不需要担心会被晒黑,或者被风吹日晒而让自己的皮肤老化和出皱纹吧。我想,中国人的皮肤总是很白而且油光水嫩的原因也在这里吧...
第三个需要关注的,是中国的餐馆。最初刚刚前往中国的旅程的时候,我很担心中国人会不会给我吃一些青蛙或者蛇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但我们下榻的宾馆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宾馆,他的餐厅证明我对中国人的担忧完全是毫无必要的,这里有世界各地各个民族的特色菜肴,让人绝对能随心所欲的一饱口福。不过必须说中国人做的菜都有一个共同点——辣死了。哪怕是炒羊肉或者炒牛肉,中国厨师都会不要命的往里头放辣子。这些菜吃下去让我总是忍不住要灌下去一肚子奶茶,但作为茶的故乡,中国人却只在早上起床的时候,喝那么一点点。所以当我告诉他们,我们哈萨克人每天一日三餐都要喝茶,而且是要兑上牛奶喝奶茶的时候,中国朋友们表现得很惊讶。
令外国美女害怕的牛蛙
“想收拾一个哈萨克人,就别给他喝茶”这句话想必也就是这样来的吧,在中国的餐馆中喝不到茶让我们这些哈萨克人整整难受了三天。后来发现我们当中有一位老哥很有经验,从家里带来了足够的茶叶,这才救了我们的命,除了茶以外,在中国的餐馆里面,我们也到处找不到囊。对中国人而言,囊的地位比不上米饭。而就我个人而言,要习惯天天在中国吃米饭,实在是太困难了。
虽然在中国的菜肴当中没有看到青蛙什么的,但我还是有幸看到了八条腿的章鱼。虽然没胆子尝一尝这玩意儿的味道,但用照相机拍下来的胆子我还是有的。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哈萨克人习惯将羊头肉献给最尊贵的客人,并在餐桌上始终将羊头对着客人的方向,而在中国,中国人习惯给尊贵的客人吃鸽子的肉,而且神鸟的头也会随餐盘一起端上来。虽然中国人一再对我们说这是很好吃的东西,并且还有人试图让我们相信那其实是普通的鸡肉,但看到鸽子头的时候我们这群哈萨克人的胃口就被彻底的倒掉了,没人敢用勺子碰一下那道菜。
辣死人的中国菜
再被辣死人的中国菜肴轮番轰炸了几遍之后,我们一行人最终决定自己上街找吃的,满世界都有的麦当劳和肯德基是我们的目标,好歹在那里能吃点大块的、又不辣的肉不是,但我们最终发现我们显然是图样图森破了。作为一个能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大国,显然对中国人而言让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汉堡和热狗改变口味也不是什么难事,我们无奈的发现了这一点:这里的食物和餐馆里的中国菜的口味一模一样。所以当我们从那里出来的时候,我们个个都是嘴里能喷出火来的龙。后来我们问了问为什么中国菜肴都那么辣,据说除了民族特色之外,在人口众多的地方,辣一点的食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当然这说法真假不知。
在中国北京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青年代表交流会”结束之后,来自4个国家的80多名代表团成员,便一致决定了我们将一同前往的下一个目的地:和中国古老历史相关的诸多博物馆。首先被我们瞄准的地方是——紫禁城。
上合组织相关的接待部门为4国青年代表团各个国家专门准备了一辆大巴,以方便我们能够随心所欲的游览这座古城。一个让我觉得稍微有趣的小插曲,编号1、2、3、4的四辆大巴组成的车队,安排给哈萨克代表团的是那辆领头车。
我问了问带着我们到处转悠的中国青年朋友,这样安排的原因,他的回答是:这是根据字母表上的顺序排列的。于是乎,“字母表车队”就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这样的顺序出发了。不过在路上,“为什么中国邻居把我们哈萨克斯坦代表团安排在第一辆车上”这种想法还是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而且显然对此有疑问的也不止是我一个人,第三辆车上的俄罗斯代表团成员很明显的表现出对让他们坐在三号车位置上的不爽,所以,我发现他们一路上对我们的眼神一直很不友善。不友善就不友善吧,我管你们怎么想呢...
充满中国历史气息的“紫禁城”
于是乎,我们出发并抵达了第一站,500多年来(1420-1925年)居住过24位帝国皇帝的北京最重要的历史古迹之一的中国历史博物馆——“紫禁城”
举着紫色小旗的导游鲍里斯(俄罗斯姓氏,导游为了让我们称呼起来方便点就给自己起了这么个名儿——作者注)带领我们80多个人参观了这座宏伟的“紫禁城”宫殿。
从导游那充满了中式口音的俄语中,我了解到这座宫殿在中文中有两种称呼:第一种是——Цзыцзинчэн【译注:就是紫禁城三个字用哈文拼出来的音】,按字面意思翻译过来的话就是指“紫光笼罩的禁止普通人出入的城池”。在中国帝国皇帝被称之为天子,天子居住的地方是有神灵庇护的城池,普通人是不可以随便进去的,“紫光笼罩的禁止普通人出入的城池”这种说法,也就是“紫禁城”这一称呼也是这样流传下来的。第二种称呼是——故宫,直译成哈萨克语的话意思是“古代王朝的宫殿”。如今在中国的民间,第一种称呼已经很少听到了,第二种称呼才是最普遍叫法。
国中之国或者说梦中之城
根据我听到的中国民间传说,在十四世纪的时候,中国的一位建筑师在梦中看到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再醒来后他按照梦中的样子设计了紫禁城,并将这个设计图纸献给了皇子朱棣。后来朱棣成为了帝国的皇帝,他便着手修建了这座梦中的城池,并宣布这里为新的帝国首都和世界的中心。
紫禁城的修建持续了将近14年(1406-1420年),根据一些记载,这座城池的修建前后动员了一百万工人,一亿块砖,两亿木料以及其他不可计数的建材,但惟独没有使用一根钉子。中国人认为世界是由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构成的,所以在修筑宫殿时,只使用这五种元素构成的材料。
据传说,这座宫殿有9999间房间。最初皇帝计划要在宫殿中修建一万间房,但在他向工匠们下达了这个要求之后的夜晚,天神便出现在了皇帝的梦中,并向他表达了不满。原因是神灵的天宫也是有一万间房间,如果地上的统治者,自称天子的皇帝也造出一个这样的宫殿,就等于宣称自己和自己的父亲平起平坐,这是严重违背天神和天子之间严苛的等级关系的行为。第二天早上,皇帝立马和大臣们商议,并决定只在紫禁城中修建9999间房间。不过建筑师们认为没有哪个人会闲来无事跑去数宫殿有多少房间,所以他们偷懒,欺骗了皇帝,只在980做殿堂中修建了8728间房间。总的来说,“九”这个数字在中国人看来是很吉利的,在宫殿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暗含着九这个数字的各种事物。
甚至,宫门上的金色柳钉,无论是横着数,竖着数还是斜着数,都是九个。“宁寿宫”外的墙壁上你还能看到“9”条嬉戏的巨龙组成的图案。
“紫禁城”的禁字,是由于这座城池禁止一般人进入,只有皇帝和他的家人,以及数千属于皇帝的仆从生活在这座城池当中。对于百姓而言,在古代,这是绝对的禁区。如果哪一个平头百姓在没有得到许可的情况下踏入宫门半步,他将会被守卫当场格杀。
皇城根据风水格局理论修建,修建的地点也是根据那种理论挑选的。北面有山环绕,而城门正门是向着南面打开的,城中有一条河穿城而过,据说根据风水学而言这种设计能够聚集某种能量。而宫殿的屋顶被粉刷成黄色,宫墙被粉刷成大红色也能从风水学中得到解释,黄色和红色代表着尊贵和财富,能为主人带来好运。
但皇宫中也有屋顶被粉刷成了黑色的宫殿,那里是——皇家图书馆。黑色代表了能够战胜火焰的水,所以皇家图书馆的屋顶被粉刷成了黑色,以防止发生火灾。
从紫禁城出来的时候,我注意到了一些在这座皇城脚下讨生活的人,他们因该依然属于要仰望这座城池的“百姓”吧。他们坐在路边向路人乞讨,有些人拿着民族乐器弹奏音乐,还有一些则是失去了手或者脚,浑身上下沾满了黑灰的人,还有一些侏儒等等,他们在这座皇城脚下,用卡拉OK高唱歌曲,吸引着周边路人和游客的注意。
如果说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有许多挫折感,那么美国留学中国的学生就有更多的困惑感,尤其是女生。南希在中国南方一所著名大学(注:中山大学)做硕士毕业论文,写的内容是关于中国与美国房地产经济比较。
南希住在校园外的一处高级公寓里,常常爱到珠江边上的大排档吃东西,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生硬的粤语,最让中国人注意的是她长着满头红发和红眉毛。一坐下来说到中国学习体验就滔滔不绝,笔者将之归纳成十点:
一,美国女生很难得到中国男士的青睐,更谈不上沟通了解,男同学们喜欢叽叽喳喳背后议论自己,但很少人敢于坦然地和她讨论问题,更忌讳触及感情问题沟通。有一次几个男同学约她和他们去照相,也不问她是否愿意,个个都要做某个亲热姿势,然后登载在个人网络上,让她感到被利用来做“小姐”模特了。中国男生们好像天生就害怕美国女生,不是腼腆就是假客气,让她感到被拒之千里。
二,和中国女生做朋友是比较容易的,但感到中国女生很功利主义,往往带着某种目的交朋友,友情比较表面化。中国女生给她的印象是很爱讲如何赚钱,甚至如何嫁给富人获得财富,很想嫁给西方男人办移民,却并不了解美国实际生活,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她说:不难理解那位嫁给英国报业大王的中国女士。
三,在课堂上中国学生们从来不对老师所讲观点提出疑问,只会抄笔记背书,为的就是考高分,她自己感到压力很大,许多问题压在心里却无法与同学老师沟通表达。课题老师对学生不够关心,因为他们自己也对经济学内容很没把握,讲解起来避重就轻,从来不鼓励学生搞社会采访和实际数据分析,总是从理论条条推论到结论,最后把这种结论变成不容质疑的东西。
四,中国社会人人都很尊敬“老师”,谁的地位高就被称为“老师”,而不是“先生”。她的指导教授是个很活跃的讲课高手,到处讲演捞外快,喜欢把她带到现场,让别人羡慕他有个美国人助手,更给听众一个错觉,好像他才真正代表了最高水准的西方理论,中国听众很吃这套。这位教授翻来覆去总是用那点数据炒来炒去,根本就不深入社会了解情况,动辄就是拿他自己都不明白的高深数学模式唬人,却赚得盘满钵满。
五,她感到这位指导老师很会拉关系,总是把某个中国经济学者大名挂在嘴边,说是他的研究生毕业的,对那位名学者的所有说法一律支持,好像分成了一个“学派”。其实,那位名学者是个没有原则的人,根本不考虑经济学的原则,别人爱听什么就说什么正确,你喜欢“低房价”他就骂房价太高;你说“房价不算高”,他就说中国城市化会继续托高房价;你喜欢“民主改革”,他就说民主能让人人富起来,你喜欢抱怨物价升太快,他就说“中国不应该出口,出口就等于造成国内通胀“,那么中国和蒙古一样少出口就不通胀了吗?到底他缺了什么?缺的不就是讲真话的良心吗!
六,她看得出一点,中国教师们喜欢拉帮结派,一方面为了自保,另方面为了抢夺经费,三是因为相互吹捧做广告。
有些学校为了搞项目向教育部拿钱,不惜到美国拉入一些知名退休老教授撑面子,而那些美国老教授根本就是白拿钱卖知名度的。据说只要有这个理由拿钱就有人给钱,给钱就有好处回报,很像做生意。饭局很多,会议很多,她认为应当获得“出场费“了,教授们太爱利用她的西方人形象了。
中国学者和普通人聚在一起时都爱说废话假话,更喜欢说别人闲话,说起来滔滔不绝,让她难以忍受。
七,她感到在中国社会非常门派森严,(笔者认为是“部门森严”),公共机构没有意愿向公众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更不肯向她这个外国人透露任何情况,搞社会调查很难。中国是个透明度很低的社会,人们城府很深,社会等级观念强,文化人很压抑,没有创新精神,为了发泄郁闷,人们变成了爱说风凉话的人,养成了痞子精神,极端主义思想倾向明显,往往把问题都看成不是黑就是白,缺少分析能力和淡定心态。
八,让她最深印象的就是中国学生很在乎分数,为了分数可以送礼,甚至可以不惜被“轻微潜规则“。女生被潜规则并非都是教授的责任,许多情况下是女生们有意设下的圈套,从中看出分数成了一种社会交易筹码。她因为有些观点和教授不一致被警告过,但出于她的坚持教授妥协了,出于面子教授给她高分,但她心里还是明白这不是个真实的分数,她并不太在意,认为更重要的是了解了中国社会文化。
九,这位美国留学生也常去香港,她认为香港人对西方人过分羡慕和崇拜,爱说大陆人坏话,从而抬高自己或试图拉近和西方人的感情,这让她感到有些不自在,反而觉得大陆人随和多了。她说中国是个中等发展程度国家,生活实际情况比墨西哥等收入较高的国家要好些,但中产阶级不多,中下层的最多,他们依靠家庭互助生活的相对稳定些,生活层次丰富使得需求多样化,这是中国家庭特色。她到农村也不再被当成“奇怪“人看待,可见中国人已经习惯西方人的出现,但依然无法真正思想感情沟通,往往西方人喜欢的幽默在中国很难被接受和分享。
十,她也谈到对中国房地产的看法,认为中国房地产业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最有效的社会财富分配渠道,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大部分中国人从房价升值中提高了身价(Equity),这是任何东欧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同时,中国房价在经济中的重要性超过美国,一旦房价泡沫必然导致社会和政治问题,也将成为执政者的巨大负担,也会成为西方针对中国施压的着力点之一。她理解中国现有制度的适用性,政府需求的拉动力依然不可缺位,但认为这种合理性是相对的,应当随着形势发展逐步更努力推进多元文化社会,不要学美国的银行寡头们坏样子,要学美国学界的创新和平等精神。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